304am永利集团(中国)有限公司

添加收藏 | 欢迎光临金华农产品批发平台!
客服电话:0579-82104099|微信公众号:jhnc2019

2022年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分析报告

2023/1/20 8:29:00


    2022年,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市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、区两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,以“服务三农”为基点,以“促进流通”为职责,以“保障供应”为己任,依照年初工作部署和方针政策,开拓创新思路,推行适宜举措,完善设施改造,优化结构管理,提升商户服务。全年交易量、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12.4%、16.2%,日均人流量超10000人次、车流量5500余车次。市场供需两旺,满足了市民的消费需求,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,市场整体交易势头持续向好。

    一、蔬菜行业

    蔬菜行业对比2021年,交易量和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11.35%和13.69%,随着疫情的好转呈现双增的运行态势。客菜方面:在市场多年来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引导下,山东、江苏、福建、甘肃等蔬菜产区直发车增量明显,同比增幅不少于15%,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,日均销量不少于1800吨/天,年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20%,今年因疫情频发的形势,加大了内蒙土豆的进场量,约占市场40%的份额。地菜方面:西葫芦、大白菜、番茄、莴笋、茄子等品种依然是销量较高的大宗品种,尤其在市场成立了地产交易区后,销量较成立前提升超30%,总体在稳定范围内波动,市场日均成交量约50吨,其中莴笋销量最大,占月总销量超30%,其余热销品类较往年波动不大。

图片

(一)1~2月环比情况呈稳中上扬走势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年初因春节等节假日极大推动了市场供需热度,市场供需两旺,热闹繁荣的景象,成为往来客商和消费者在节日期间进货、消费的首选地。一些反季节客菜也由于春节调运紧张,从而进一步压缩了市场整体份额,间接打开了终端价格的上行通道;二是因低温且雨雪天较多,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蔬菜产量,拉长了蔬菜的生长周期,其中小葱首当其冲,“身价”暴涨,最高时7.76元/公斤,较平时上涨了77.98%,原因是二月的小葱多来自福建、云南,当地受恶劣天气影响,地头的蔬菜普遍长势不好,云南蔬菜基地以大棚为主,简易不抗冰雪,部分蔬菜品种收不上来,云南小葱因此货源短缺,间接拉动了福建小葱的整体行情,使其短期内波动上行,市场整体到货量较往常偏紧,菜价因此总体上行偏强震荡;三是因春节带动,老百姓消费热情看涨,地头收购价以及运费上涨,阶段季节性价格波动导致;四是临近过年,货车司机较早撤离,因此外地客菜到货量有一定程度下降,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,拉动了菜价的上扬。

(二)3~5月呈现波动下行态势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气象条件的日渐回暖,蔬菜产地转换迁移,南方应季菜以及露天蔬菜开始增多,蔬菜生长周期大幅缩短,成品率走高,产能加快,本地菜开始加大市场占比,整体上游供应量加大,势必对下游终端售价产生影响;二是本地疫情防控升级,导致市场人流量有所受限,需求疲软,叠加供应端充足,在市场供需的自然调控下,价格回归理性区间;三是春节过后,失去了法定节假日的支撑,产地收购价以及运费开始下跌,季节性会削弱一部分的周期强度,进入一轮淡季行情,因此波动下行成为了该阶段的主旋律。


(三)6~9月呈现稳中带涨态势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受梅雨季节以及持续罕见高温酷暑天气影响,地头蔬菜无法正常生长,本地蔬菜生长环境已不利于质量的保证,成品质量参差不齐,导致本地加大了冷凉客菜的采购,同时采购商对成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,无形中拉高了整体蔬菜菜价;二是全球大环境下油价上涨,叠加高温天客菜打冷处理,使得运输成本上涨,这些客观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终端行情;三是疫情防控的缓解,学校的开学,工厂的复工复产,让消费端的多样性开始重新活跃了起来,供需热度的回暖,逐渐摆脱淡季的大行情,也一定程度上对菜价的上扬起到了推动作用。

(四)10~12月呈“U”型波动

    此番走势原因是因为前期气象条件日渐转好,南北产区供应逐渐拉平,部分品类遭遇上市重叠期,交易环境呈整体季节性回落,后期由于秋季蔬菜进入尾声,换茬期让蔬菜产供在衔接上出现阶段性收紧,从而低位反弹走高,另一方面年底因为疫情防控的完全放开,感染率快速攀升,当地用工出现紧张,地头收菜紧缺,导致菜收不上来,市场进场量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,这也给价格反弹提供了空间,老百姓产生恐慌心理,市场人流量较平时下降30%,前端的弱化以及终端的疲软,叠加影响后,部分菜品处于有价无市状态,带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。

也有部分蔬菜涨势惊人,如今年的冬笋迎来了暴涨,12月均价来到了36元/公斤,同比去年上涨了80%,原因是今年持续的干旱天使得地头的冬笋成品率不高,个头偏小,品质好的自然水涨船高,另一方面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,采摘率低下,让冬笋一时间成了市场的“黄金菜”。


(五)全年波动较大的节点

    1.疫情保供期间量足价稳,4月中旬以来日均供应1000吨新鲜蔬菜,自15日起,大宗蔬菜均价为6.93元/公斤,较月初下降了9.41%,较去年同期上涨34.04%,在及时发放通行证后,销货走量以及进货车数都开始稳中带涨,进一步释放了前期因封控导致的菜品单一现象,保障下游商超、电商、配送公司蔬菜供应稳定。

图片

    2.今年暑期遭遇了持续的异常高温,平均气温已突破历史极值,使得本地菜减产,北方寒凉蔬菜开始逐渐加大市场占比,其中7月较为明显,该月8日—31日监测区间,50个大宗蔬菜品种均价6.46元/公斤,较月初的5.91元/公斤,上涨了9.31%,其中花菜、青菜、小葱、西红柿、泡椒、尖椒、豇豆等品种涨幅较大,其中29日来到了峰值6.79元/公斤,较该月低峰值上涨了14.89%,走势如图所示:

图片

(六)全年波动较大品类

    2022年中波动起伏较大的品类以山东菜系为主,如丝瓜、黄瓜、西葫芦、苦瓜,茄子、四季豆、豇豆等,全年均价落差幅度在6-11元/公斤不等,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品类受当地气温条件以及产区转换较为敏感,一旦气象条件骤变,产区迁移,价格随即水涨船高,同时这类蔬菜耐储存性能较弱,这也是菜价波动较大的潜在不稳定因素,详细价格走势如图所示:

图片

    二、水产行业

    水产行业今年总成交量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比增加了17.22%和17.65%,以淡水鱼为主售,品种如草鱼、黑鱼,鲫鱼、鳜鱼、鲈鱼等,除此之外,像螃蟹、虾,泥鳅等品种也一应俱全,在市场的引导下,经营户还加大了波斯顿龙虾、珍宝蟹、帝王蟹等平时难觅踪迹的高端海鲜品种的投放量,品类丰富、消费兴盛、供应充足、价格适中,有利保障了全年的市场供应。

图片

(一)1~2月交易量呈明显下降趋势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年初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影响,让市场整体供需出现阶段性高潮,一些高档水海产也几乎翻了一倍,但也基本到达顶点,上行空间收窄,为接下来回调预留了较大的空间,同时持续的低温降雨天,让上游捕捞量有所下降;另一方面恰逢节后季节性淡季,叠加影响下,经营户纷纷选择减少进货量来抑制亏损状态,因此导致成交量有了一定的下滑。


(二)3~8月交易量呈现低位平稳态势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因疫情反复压制,在防控政策的余温下,终端消费难以短时间内回暖,同时企业歇业、民工回乡、学校延迟开学、周边餐饮也有所影响,导致进场人流量受限,整体需求热度减退;二是该阶段气温开始攀升,运输成本上涨,损耗加剧,老百姓进场采购意愿不高,此消彼长的交易环境让不少经营户选择减少进货量来控制损失;三是此时正处禁渔期间,所以水产价格较高且种类受限,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交易量。此时还尚处龙虾旺季,旺季期间日均30吨/天,较去年同期下降40%,但依然是水产交易市场的“重头菜”。而到了8月底第一波禁渔期结束,梭子蟹开始逐渐占据水产市场的舞台,今年因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天影响,梭子蟹产量不及去年,但价格与往年相差不大,工作日期间售价30~80元/公斤,周末期间40~120元/公斤,规格大的要120元/公斤以上,而到了9月下旬,中秋国庆双节的“加持”,梭子蟹后劲会让其在餐桌上成了主流的香饽饽。


(三)9~12月呈现高位回落趋势

    一是随着中秋国庆的来临,初期交易量迎来了井喷趋势,季节性淡季正逐步褪去,极大拉升了市场终端热度。后期节假日结束,整体供需在市场的自然调控下开始回落;二是休渔期开始陆续解禁,淡水鱼出塘量也进入了阶段性高点,品种丰富,供应充足,市民对海鲜热情上升,这在初期的成交量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,后续因疫情防控依然影响着市场,老百姓进场量受限,这些都导致了今年年底整体交易环境较为低迷。


    三、肉类行业

    肉类全年成交量成交额相比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4.27%、21.78%。其中肉类价位较去年同期总体稳定,近两年全年成交均价分别为39元/公斤、28元/公斤,较去年同比下降28.21%,呈逐年回调态势,疫情以来,活猪产能急剧萎缩,去年猪价来到高位,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改善,生猪的养殖进一步扩大,目前在市场的自然调控下,回归理性区间。

图片

(一)1~3月呈阶梯式下滑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年初大量生猪养殖户集中出栏,上游供应端充足,但因前期猪肉溢价,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,导致终端疲软,直接压制了生猪价格的反弹;二是疫情防控的不断升级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肉价的上扬,因此猪价一直较低位运行;三是天气日渐升温,消费者开始拒绝油腻肉类,叠加供应端充足,供需略显失衡,此消彼长的局面让整体生猪价格存在下行压力。


(二)4~8月呈涨跌互现态势

    主要原因一是本地疫情反复,猪肉供应出现阶段性受阻,老百姓因恐慌心理产生了囤货现象,肉价非正常性走高,各品类增幅最高可达16%,供应端运输出现障碍受阻等因素叠加导致,但随着通行证政策的实施,运输端通道打通,而下游消费端消费结构的改变,热度依然未见起色,使得肉价又开始快速回落;二是该阶段恰逢季节性淡季,气候转暖,销售放缓,肉类传统旺季已过,处于供过于求的平淡期,但也有劳动节、端午节等法定假日的加持,拉动了一波供需热度,使得肉价出现短期提振,后期又因毛猪价格上涨出现波动,这些因素也对终端售价产生了不稳定的影响。


(三)9~12月呈稳中带涨趋势,年末回调

    前期上扬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气温日渐转凉,老百姓对肉类的需求开始攀升,整体供需逐渐摆脱淡季行情;二是中秋国庆假期的来临,极大推动了市场的整体热度,同时叠加毛猪价格还处于高位,因此也支撑了猪价上涨的基本面;三是目前全国疫情较为稳定,不少酒店饭店开始陆续恢复营业,市场需求开始拉高,另一方面养殖户开始压栏惜售,使得供应端较为吃紧,因此大幅掉价的可能性也很小。四是年底养殖场看好第四季度猪价的反弹,缩减出栏量,使市场终端整体供应量有所减少,间接带动了整体的猪价上涨。12月因全国疫情防控解除,老百姓带有恐慌心理,出门意愿不高,终端需求量有所下滑,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肉价上涨乏力,开始盘旋回调。  


    四、冻品行业

    全年冷冻行业成交量成交额,相比去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2.23%和12.34%,详细情况如图所示。

图片

    成交量呈波动上扬态势。主要原因一是生猪出栏量较去年有所收紧,库存进一步消耗,市场猪源流通减量,因此政府为了平衡猪价适时投放冻猪肉,通过此方式抑制年初因生猪货源紧张而导致的生鲜猪价上涨,抢占生鲜猪市场份额,推动了冷冻猪肉的销量;二是随着疫情防控的改善,在部分企业的复工,餐饮行业的复兴,务工人员的返工,学校的开学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,积极的推动着终端市场消费需求日趋兴旺;三是国外的部分冻品受疫情防控影响,使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冻品失去信心,从而把目光更多投向国内的冻食品,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冻品的销量。


    五、其他行业

    调料、豆制品、干货、副食品等行业作为市场的补充行业,完善了市场的整体业态框架,使老百姓能体验“一站式”采购带来的便利,全年的成交量成交量同比去年分别上涨了24.33%和21.81%,市场多元化的布局带动了全行业的销售水平。


    六、2023年展望预测

    2023年,随着市场交易环境的优化,品类的丰富,深化打造“一站式”采购基地,更加方便与民、优惠与民,功能配置更加趋于合理,数字化改革愈加成熟,管理手段愈加完善,市场整体销量还将进一步提升。天气状况依然是左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原因,流通困局和“卖难”问题或许还会重演。新的一年,市场将持续深化“综合型、规范型、创新型、数字型、安全型”市场建设,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。市场将以宏观角度来审视自身,找准整体定位和发展方向,继续发挥区域性集散的功能,为本省和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保障,为新一轮的腾飞夯实基础。积极开拓创新继续发挥区域品牌效应和行业影响力,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务三农工作。


Baidu
sogou